- 概要
- 历史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部和南部由中条山环抱,高峻而挺拔;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低凹平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曲沃两县和侯马市环绕。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4′—110°48′,北纬35°20′—35°38′。东西长49.1公里,南北宽35.4公里,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邮编:043600。行政区划代码:140826。区号:0359。拼音:Jiang Xian。绛县辖10个乡镇、205个行政村。绛县辖8个镇、2个乡:古绛镇、横水镇、陈村镇、卫庄镇、么里镇、南凡镇、安峪镇、大交镇、郝庄乡、冷口乡。
绛县地处运城市东北端,北同侯马、曲沃、翼城接壤,东连沁水,西南边与垣曲、闻喜毗邻。全县国土总面积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0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8万人口。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车厢城、晋文公墓、晋献公墓、晋灵公墓等诸多遗迹。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和国宝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绛县是尧文化和龙舞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尧故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绛县飞龙获得了国家专利,曾参加过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和香港回归庆典,先后出访过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绛县境内有国家大型企业中信机电制造公司和山西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是国有独资的大型机械制造联合企业,下辖总装、冶金铸造、锻造、冲压、发电等8个生产厂,公司拥有各类设备一万余台。山西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7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4.98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区建有各类企业48家,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160万元,外贸出口1037万美元。开发区设立以来,累计使用外资达9亿多元。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春秋属晋,汉属绛县(今曲沃),东汉属绛邑县(今曲沃)。北魏太和十八年称南绛县,西魏大统五年改为绛县。
唐尧、虞、夏、商本境属冀州地。
春秋属晋,周惠王八年(前669),晋献公派大夫建都城聚(聚,县城南5公里南城村,名车厢城),将群公子全部杀光,始将此地命为绛,从此即定晋都于绛(《史记》称“始城都绛”)。夏,献公为使宫殿更广大,命大司空修筑绛城。
周简王元年(前585),晋景公迁晋都于新田(今侯马市一带),命新田为绛,故成原晋都绛为故绛。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韩、赵、魏灭晋,三分其地,晋亡。绛属魏曲阳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置绛县,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县境东北为翼城县,西南为闻喜县。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35),改绛县为绛邑县,属河东郡。
魏正始八年(247),属平阳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绛县(今翼城县),属正平郡。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南绛县(今浍河以南),北绛县(今浍河以北),南绛县治所车厢城。仍属正平郡。
北魏建议元年(528),置南绛郡,治所浍交川(今大郡村),属正平郡。辖南绛、小乡二县。
西魏大统五年(539),侨置建州于郡。二十年(554),去南宇,为绛郡绛县。
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绛郡绛县为绛县,属正平郡。
隋开皇元年(581),属绛郡。隋开皇三年(583),郡废,绛县属绛州。
隋大业三年(607),州废,绛县属绛郡。
唐武德元年(618),绛县治所由车厢城迁至今治,属浍州。四年(621)浍州废,属绛州。
五代时期,绛县属河东道绛州。
宋乾德元年(963),绛县为中等县,属河东路绛州。
金天会五年(1127),绛县属河东南路绛州。
元中统三年(1262),绛县为下(小)县,隶属同上。
明洪武二年(1369),绛县属平阳府绛州。
清顺治元年(1644),绛县属平阳府直隶绛州。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3年(1914),绛县属河东道。
民国26年(1937),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民国32年(1943)春,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公署。
民国34年(1945)12月,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二行政公署。
民国37年(1948),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专署。
1949年3月22日,属翼城临时专属。
1949年9月13日,属运城专署。
1950年,属运城专属。
1954年,属晋南专署。
1958年11月,绛县建制撤销,东部归翼城县,西部归闻喜县,县境隶属同上。
1961年5月,县建制恢复,隶属晋南专署。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绛县属运城行政公署。
1990年,隶属未变。